编者按
创新是陕西发展的长远之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实现追赶超越,最重要的依托和最大的潜力在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科技创新工作十分关心,2015年来陕考察时强调“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2020年来陕考察时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全省上下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必须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把创新驱动发展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抓出成效,这样才是真正做到“两个维护”。
今年上半年,我省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就是以创新为高质量发展破题,以构建成果产业化平台为创新驱动破题,让创新资源成为发展优势;就是加快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打造科创企业和科创产业的“加速器”;就是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热情,让创新在三秦大地蔚然成风。
本报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刊发评论,旨在推动全省上下知重负重、砥砺前行,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以更加有力的行动落实好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对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殷切期望,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尽快见效成势,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本报记者 刘强摄
心怀“国之大者” 推动高质量发展
汪曼莉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进入“十四五”,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全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心怀“国之大者”,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秦创原为创新驱动加力加速,把我省科技创新这张王牌擦亮,真正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路子,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处于新发展理念的首位,这就要求要把创新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有力抓手,并通过科技的自立自强来推动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科技创新工作十分关心,2015年来陕考察时强调“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去年来陕考察时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总书记的指示、期望就是我们的使命、责任。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创新对陕西而言,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站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加以理解认识、贯彻落实。
因此,我们要义无反顾抓创新,只争朝夕抓创新。结合我省实际,创新资源丰富,有不错的基础,在人工智能、空天科技、新材料等领域优势明显,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机遇期。但另一方面,创新综合实力还不强,科技进步贡献率不够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偏低,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创新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我们惟有坚定信心、协同发力、持续发力,才能加快推动创新优势的转化,尽快见效成势。
今年,我省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目的就是以创新来驱动高质量发展,以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化平台为创新驱动发展加力加速。从加快构建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到打造科创企业和科创产业的“加速器”,以及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促进器”,秦创原肩负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现校地校企合作、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推进政产研深度融合等科创重任,无疑将成为未来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我们必须以此为依托,把创新驱动发展抓紧抓好,不断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创新是陕西发展的长远大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实现追赶超越,最重要的依托和最大的潜力在创新。我们要以等不起、慢不起、坐不住的劲头,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持续释放创新驱动原动力,迈出创新驱动发展新步伐,助力陕西“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谱写出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把科教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经济优势
孙萍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陕西是科教大省”“创新综合实力雄厚”,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我们应知重负重、砥砺前行,以创新驱动发展加速高质量发展步伐。
陕西不仅是科教大省,也是能源资源大省,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发展潜能。全省云集100多所高校、1500多家科研机构、300多家国家级园区平台、70多个国际创新合作平台,有66位两院院士、20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如何利用好科教资源优势,发挥这支科创生力军的作用,是实现我省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对接,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必须破解的课题。
需求在哪里,方向就在哪里。我省已经形成了很不错的创新环境,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我省创新综合实力仍有待提升,主要在“两头”,一头是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成果不足;一头是科技成果转化不够,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不高。加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就是要以创新为高质量发展破题,以构建成果产业化平台为创新驱动破题,把科教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
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要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价值最大化的关键是共享。共享体现在科研设施、知识产权、产业集群各方面共建共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全省的共享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总平台,与其他大学、科研院所、高新区的平台,既互联互通又各司其职,以促使新成果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全省各市(区)、高校、院所、企业都通过这个平台挖掘和释放创新潜能,无论是我省自己的成果,还是吸纳外边的成果,只要能在省内落地转化,都是对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要扩大开放。开放是搞活经济、提升质量的必然选择。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面向西部、全国乃至世界的,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让创新资源高效集聚、合理流动。我省有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要加强与兄弟院校和单位对接,依托平台联合申报重大课题和项目,吸引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前来发现合作机遇,促使科技和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要发挥我省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优势,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黄河流域省区对接,开展原始创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攻关,在共同服务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共同参与产业链重塑中彰显优势、体现陕西作为。要找准我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结合丝绸之路科技教育中心建设,发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作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让世界的科技成果更好为我们所用,让我们的科技成果更好走向世界。
消除创新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
梁少飞
作为科教大省,我省拥有众多的科创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与丰富的教育资源,正处在可以大有可为的机遇期。但也要看到,我省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发展存在一些堵点、难点和痛点,亟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打通高校科技成果不成熟“堵点”。高校部分科技成果,不能有效适应企业和产业技术发展需要,导致企业不愿冒险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降低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如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让更多创新活动直接面向市场、创新成果直接应用于市场,使高校科研成果与技术成果能够落在实地,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
解决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不够“难点”。近年来,虽然创新企业集聚程度快速提升,但是自主创新能力较低,承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仍需增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让企业在平台上提需求、找成果;发展科技金融的政策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主动跟进创新项目;实现校企合作,鼓励高校人才、团队参与创新项目,在技术上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消除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痛点”。我省每年高校毕业生近千万,但由于政策、资金吸引力不足,难以留住自己培养的优秀人才。目前,我省致力于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造为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做到留人、引人两手抓,充分给予优秀博士、硕士人才以财政支持,强化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大幅提高成果转化收益比率,从而引导科研人员主动开展科研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充分利用好科教资源,在全省形成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用秦创原把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加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让创新力量在三秦大地充分涌流。
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陕西力量
霍强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作为科教大省,陕西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蛟龙”潜海、“嫦娥”奔月、“天问一号”等国家重大科技成就中,都有陕西科技力量的贡献。去年,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居于全国第9位。同时,我省超前布局,今年3月启动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将其作为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总窗口,聚集了一大批高校、院所和企业创新资源,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以建设秦创原为依托,陕西科技自立自强有了重要抓手和前进方向。陕西还敢为人先,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发布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秦创原建设中,提出要大胆试、大胆闯,在干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让创新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百舸争流,惟创新者胜。结合陕西实际,我们要下气力做好创新驱动发展这篇大文章,围绕人工智能、空天科技、新材料、增材制造、清洁能源、生物育种等领域加强技术攻关,把陕西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更好服务国家大局;要加快秦创原建设,聚众智、聚合力,充分动员省内“政、产、学、研、用、金”各方参与,加强同兄弟省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创新要素高效聚合;要依托秦创原建设,一手抓技术研发,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一手抓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科创产业孵化和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号角已经吹响,宏图催人奋进。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秦创原建设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大胆闯 大胆试
席晨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实现追赶超越,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长远大计。如何把科教大省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如何在新发展阶段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尽快见效成势?陕西全面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就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大胆闯、大胆试,努力为高质量发展蹚路子、开新局的破题之举与有力实践。
大胆闯、大胆试就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平台建设,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研究探索符合实际的办法,在干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纠偏、巩固、提升。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激发人才活力、培育创新创业生态,让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发挥作用,实现“1+1>2”的聚力效应。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支撑其发展的“筋骨”。通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目标,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通过提高财政支持比重,尊重科学研究规律等,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给科技创新注入“强心剂”和“动力源”。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破解当前科研、生产“两张皮”难题,形成各得其所、相互协同、相互支撑的良好创新生态系统。要探索实行重点项目攻关的“揭榜挂帅”,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用市场“赛马”和竞争机制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
人才是推进创新的主体,主体不活,创新便成了“无源之水”。只有在留人引人、畅通渠道、强化激励、完善保障上下更大功夫,才能多措并举激发人才活力,构筑集聚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在这其中,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关键,通过建立以质量、贡献、绩效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变“论资排辈”为“以结果论成败”,让能作为、敢干事、会成事的人冒出来,确保“好钢”真正用在刀刃上。
“筑巢才能引凤来”,持续培育创新创业生态,才能吸引重大项目、龙头企业落户扎根,构建起创新驱动、绿色生态、集约高效的高质量发展体系。既要搭建“大舞台”,通过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又要当好“店小二”,着力完善创新驱动平台服务功能。惟此才能激活全盘,使各类主体真正发挥力量、迸发活力。
改革创新,等不起也慢不得,大胆闯、大胆试,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高质量发展蹚出路子、开创新局。
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舞台
南楠
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创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力军。今年我省启动建设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这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促进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积极投身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有了舞台,吸引人才靠什么?陕西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每年有大批院校毕业生,首先要把他们留下来,同时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内顶尖人才、科技经纪人及创新创业急需人才到陕西发展。陕西设立“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用专项资金”,对高校、院所、国企聘请海外人才给予财政支持,初步确定总规模为1亿,连续实施3年。这将有效吸引聚集人才,推动解决高端人才缺乏、招引人才困难等问题,而且通过采取“政府资助+用人单位管理与配套”方式,帮助各地企业聘用高端紧缺人才,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
如何把引来的人才留住,激发人才活力要持续跟进。秦创原打通科研人员到企业家、从企业家到科研人员的通道,进一步完善有助于人才流动的市场机制。创办企业上市后退出来的企业家,可以继续回去搞教学科研。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可以在科技型企业兼职并按规定获得报酬,高校、科研院所也可以让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科技人才兼职。从这个角度看,优秀人才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自由流动变得更加通畅,人才流动伴随着技术、资金、信息等高端创新要素的联动和协同,真正实现了知识在产业中转移转化、成果在创新中赋能增值、人才在创新活动中体现价值。
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发明成果还存在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等权属不清的政策瓶颈,科研人员的创新收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极大地制约了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热情。秦创原出台统一规定,解决高校成果归属问题,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共享机制,落实好科研人员技术入股等激励政策,让科研人员在创新创业中得到更多实惠。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科技产出效率。
让人才活力充分迸发,完善的人才发展机制十分重要。秦创原公布人才创新创业奖补、落实人才税收奖励等2个方面9条措施,为人才干事创业营造富有活力的机制体制,为人才成长攀登建好舞台。同时,秦创原进一步升级优化人才服务保障,聚焦人才最关注的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切实为人才提供便利。
我们一定要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推动“陕西制造”向“陕西创造”转变。
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107/28/content_76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