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报:我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
11月11日,记者从省政府召开的“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第八场获悉,我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63家企业纳入首批履约,延安市、安康市列为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建设。
据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金东介绍,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持续好转,2020年全省10个国考城市PM2.5浓度平均较2015年下降15%,优良天数达到295.3天,国家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2020年全省50个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2%,高出国家考核目标20个百分点,并消灭劣Ⅴ类水质,国家综合评价结果为优。今年1-10月,全省优良天数平均248.0天,国考10个市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5%,下降幅度居全国31个省第10位。
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印发《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陕西省秦岭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产业准入清单(试行)》,及秦岭6市市级保护规划和8个省级专项规划,基本形成“1+N”秦岭保护规划体系。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出台《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逐步构建“1+N+X”规划政策体系。今年1-10月,黄河流域65个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78.5%,劣Ⅴ类断面比例4.6%,同比改善4.6个百分点。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方面,以关中地区为重点推行“一市一策”精准治霾,狠抓秋冬季治污降霾和夏季臭氧污染防控。完成十四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赛期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 碧水保卫战方面,系统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立黄河、长江“2大流域-关中、陕北、陕南3个版块-25个重点河流控制单元-111个国控断面”的管控体系。截至目前,黄河流域108座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提标改造80座,陕南地区29座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同时加快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严格“两高”项目管控,建立全省“两高”项目环评台账。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环境监测、环境执法及环境信息化“三大体系”建设。编制《陕西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规划》,建立省、市两级排放清单报告体系。
据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金东介绍,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持续好转,2020年全省10个国考城市PM2.5浓度平均较2015年下降15%,优良天数达到295.3天,国家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2020年全省50个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2%,高出国家考核目标20个百分点,并消灭劣Ⅴ类水质,国家综合评价结果为优。今年1-10月,全省优良天数平均248.0天,国考10个市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5%,下降幅度居全国31个省第10位。
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印发《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陕西省秦岭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产业准入清单(试行)》,及秦岭6市市级保护规划和8个省级专项规划,基本形成“1+N”秦岭保护规划体系。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出台《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逐步构建“1+N+X”规划政策体系。今年1-10月,黄河流域65个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78.5%,劣Ⅴ类断面比例4.6%,同比改善4.6个百分点。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方面,以关中地区为重点推行“一市一策”精准治霾,狠抓秋冬季治污降霾和夏季臭氧污染防控。完成十四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赛期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 碧水保卫战方面,系统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立黄河、长江“2大流域-关中、陕北、陕南3个版块-25个重点河流控制单元-111个国控断面”的管控体系。截至目前,黄河流域108座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提标改造80座,陕南地区29座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同时加快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严格“两高”项目管控,建立全省“两高”项目环评台账。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环境监测、环境执法及环境信息化“三大体系”建设。编制《陕西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规划》,建立省、市两级排放清单报告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