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陕西建设“一带一路”科技教育中心情况。省科技厅赵怀斌副厅长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赵怀斌: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与媒体记者朋友见面。借此机会,我谨代表陕西省科技厅,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陕西科技工作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陕西省科技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国家新时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总体部署,立足交通区位、产业、科教、历史文化等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全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动力、添活力。按照科技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要求,依托省内各类科技创新主体,有效对接和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不断创新科技合作模式,着力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四项行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从四方面来介绍有关工作情况:
一是深化科技人文交流,增进互信合作。举办海内外科技培训班,加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双向流动。依托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进一步拓展农业对外开放新路径。建设“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先后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活动500余项,举办“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15期,为墨西哥、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训科技人员270余人次。2015年,西安交通大学倡议并组建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8年来,联盟逐步完善机制建设,发布了《西安宣言》等文件,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播、政策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目前,共有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60多所大学加入联盟。同时,通过举办参与科创会、丝博会、农高会、高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国际会展和论坛,推动秦创原论坛国际化发展,形成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品牌。近年来,举办和参加海内外各类科技会展论坛等活动40余场次,由省科技厅指导的“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已逐渐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科技创新创业专业会展。
二是推动联合实验室建设,构筑多层次创新合作平台。争取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陕布局,启动建设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新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打造对外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体系。目前,在国家科技部大力支持下,西北大学获批建设“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通过部省项目联动支持,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在联合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护传承丝绸之路多元灿烂、和谐共生的历史文化风貌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我省正在全力推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力争在盐碱地治理、节水灌溉及绿色农业高效生产重大科技攻关和产业合作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陕西科技支撑。截至目前,我省已形成7家国家级和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47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对外科技合作平台体系。
三是开展科技园区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近年来,我省在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园区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国家现代农业国际创新园,创新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合作机制,推进境外农业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建成海外科技示范园区10个,推广传播110多个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辐射面积达3000多万亩。依托科技园区推动农业对外投资,推广中国农业技术装备,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
四是深化科技项目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充分发挥陕西科技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建设,聚焦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突出“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在文化遗产保护、疾病与健康、现代农业、清洁能源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组织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近年来,省内产学研机构共承担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余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50余项,累计获支持经费近3亿元。据统计,在现代农业、新材料、地球科学等领域开展合作,累计申请国际专利102项。近三年我省输出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合同成交79项,金额17.38亿元。
记者提问环节
央广网:刚才赵厅长提到了现在在建立“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我们了解到现在陕西省已经发布了相关文件,确立要推进这个事情,构建多层次的国际科技交流平台。请详细介绍一下联合实验室有关情况。
赵怀斌:非常感谢您的提问。“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是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对外科技合作创新最高层次平台,旨在通过双方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人才互访、技术交流等务实合作,扩展国际合作平台,发挥科技外交作用,有效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科技部于2017年5月,提出结合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重大科技发展需求、科研基础条件与合作意愿,建设一批新的联合实验室,5年来,科技部已认定全国5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021年,通过省科技厅推荐,西北大学“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建设科技部第三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此基础上,2022年,按照《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管理办法》,结合陕西科技合作特点,我厅制定出台《陕西省“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工作指引》,明确联合实验室是陕西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科技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是培育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预备队”,以服务陕西“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开展国际科技联合攻关,推动人才交流培养,技术示范推广和协同创新合作发展为主要任务。目前,已认定首批6家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计划到2025年全省布局建设20家具有显著凝聚力和影响力的“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服务“一带一路”大格局建设。
刚才在发布辞中介绍到,今年中国—中亚峰会后续安排正在跟科技部进行汇报,争取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建旱区农业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我们正在有序推进。谢谢。
群众新闻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开展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请介绍一下我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以来,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赵怀斌: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首先,我们所说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包括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外科技合作示范园和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五种类型。2015年我省认定首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到目前为止,分布在陕西的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3家,由科技部审核批复在陕西建设。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24家,在现代农业、资源环境、材料科学、生命健康等领域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交流合作关系。与800多家海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签约开展项目合作,通过基地先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90余名来陕开展交流合作,组织参与线上线下国际科技学术交流会240余场,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人数超过11万人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成为陕西扩大开放、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交流领域的重要支撑和中坚力量,承载着科研、成果和人才三大创新要素,在探索“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推进我省国际科技合作水平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谢谢。
来源: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宣传教育与统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