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赋予咸阳的光荣使命。今年以来,咸阳市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壮大各类创新主体,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秦创原先行区的创新潜能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出台我市《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决定》,形成强劲创新驱动动力源。与西安市建立合作机制,同心协力,同向发力,共同谋划秦创原建设,设立创新驱动一体化科技专项,在推进西安—咸阳创新驱动一体化中彰显主力姿态,发挥主体作用。西部地级市中率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地方立法,以法治建设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
壮大各类创新主体
建立科技企业培育库,悉心指导技术研发、知识产权、财税管理等业务知识,助力企业提质增效、规模扩张。深入开展科技创新“三送一解”活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全覆盖。实施科技型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梯次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128家、同比增长105%,高新技术企业596家、同比增长97%。四达机械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正在公示,科隆新材上市申请提交北交所,创新主体实现数量翻番、质量提升。推动咸阳新型显示产业纳入厅市联动重点项目,支持资金9000万元,招引培育新型显示领域科技型企业20家以上。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现代中医与民族药制造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加快创新要素集聚
紧抓西安—咸阳一体化和西安建设国家级“双中心”机遇,加快咸—兴—武科创走廊建设,与西安、杨凌合力构建关中科技创新走廊,形成融合发展格局。咸阳高新区、咸阳经开区成为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兴平、武功、礼泉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渭城、泾阳高新区创建进入专家论证阶段。围绕企业开办“0时延”“0干扰”“0负担”“3年资助100万元”,挂牌命名12个“301”科创特区。成功举办两届“人才兴咸”大会,聘请56名院士专家作为科技顾问,为咸阳发展把脉问诊。在全省高校院所和金融服务机构遴选191名科技大使,推送高校院所最新科技成果,实现研发、转化两端无缝连接。《选聘“科技大使”畅通人才科技合作之路》荣获2023年(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奖。在全市科技企业部署工业科技特派员400余名,聘请农业科技特派员1700余名,实现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乡镇全覆盖、产业全覆盖。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75支,科技经纪人889名,打通产学研用通道。
支持关键技术研发
以项目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近三年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72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987个。加强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推动空天动力陕西重点实验室测试中心、强电磁脉冲检测及防护综合实验室等重大研发平台落地,全市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1亿元,连续10年居全省地级市第一。陕柴重工的精密铸造、中航制动的刹车材料等40多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市场化运营秦创原(咸阳)创新促进中心,以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招引科技成果转化咸阳。2022年成立后,注册企业180个,注册资金11.4亿元。今年以来,开展常态化路演219场,推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12个,路演项目落地企业67家。贯彻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措施,设立“三项改革”专项,试行科技成果转化“拨改投”,多种方式支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