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机械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网站!
当前时间: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热点 详细内容
陕西网:着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
发表时间:【2024-04-24】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浏览次数:【101】次

2024年4月24日《陕西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引领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确理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刻内涵,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整体效能,是陕西在科技产业深刻变革中赢得先机的关键所在。

一、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时不我待

科技自立自强代表着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具备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实力,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意义重大。

(一)事关维护国家安全。科技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支撑和保障其他领域安全的力量源泉和逻辑起点,是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物质技术基础。当前,各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战略领域核心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国家信息、生物、能源、空天等安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能够确保在关键时刻掌握主动权,确保国家安全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确保国家经济发展安全、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事关优化产业布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首先,经营主体发展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通过科技领域实现突破,引入先进技术手段,推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方式转型,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在全球大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其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推动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为全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开发出更加环保、节能的技术和产品,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事关赢得国际竞争主动。只有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等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提升国家形象。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往往会引发全球广泛关注,展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树立一国良好形象。近年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有力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比如,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采集月球样本并返回地球等成就,充分展示了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二是增加国际话语权。拥有先进的科技实力意味着在国际合作中占据有利地位,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大大增加。比如,我国在5G技术领域具有全球领先优势,这使得我国在制定新一代信息通信领域相关国际标准和规则时具有更大的主导权。三是增强科技文化传播力。科技创新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国科技文化,通过新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科学文化魅力,增进其他国家对中国科技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力。

二、综合施策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一)强化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持续增加基础科学研究财政投入,鼓励带动企业、高校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基础研究,夯实陕西科技根基。不断优化支持政策,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各类研发力量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开展研究。积极引导应用基础研究向产业前端聚焦,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光子等优势和新兴产业布局陕西实验室,高水平建设空天动力、含能材料、新材料、旱区农业、能源陕西实验室,促进在陕国家实验室质量和数量“双提升”。

(二)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国家战略所需,发挥陕西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培育省内优质项目上升国家项目,组织实施全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机构和领军企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光子等产业领域,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力度,引导培育企业成为行业领军者,集中力量对“卡脖子”问题进行攻关,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上实现新突破。创新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常年征集核心技术攻关需求,“揭榜挂帅”发布课题,引进研发机构及高能级平台,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三)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以企业为主体,以高质量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主要抓手,促进“四链融合”,发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主体一联合”校企研发平台作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交大建好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创建企业主导的“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产学研融合新模式。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鼓励领军企业与一流大学在示范区共建新型研发中心,在基础前沿领域共建基础研究联合实验室,构筑产教融合新生态。以一体化示范区为模板,复制推广交大模式,带动全省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

(四)持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总结凝练深化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加大“三项改革”试点推广,将更多科技成果单列管理,面向各产业相关企业发布成果清单,健全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机制,畅通产业与技术信息流通渠道,引导科技成果在产业中直接转化运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人才、团队对接信息服务,方便企业委托研发机构进行定向技术研发,实现产业和技术融合互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大幅提升。

三、系统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一)建好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着眼西安国家区域科创中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构成要素,持续加强各类研发平台建设。积极争取更多大科学装置在陕建设,争取陕西实验室升级国家实验室。持续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由势转能行动,建好用好科技、人才、资本“三大市场”,加快培育高能级“三器”平台。不断优化秦创原推进机制,深化提升“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功能,构建新型科创服务体系。发挥总窗口示范带动作用,拓展“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协同发展”模式,加强同省级、国际科创区域合作,推动总窗口与地市协同创新。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领域,一体化配置项目、平台、人才、金融等创新资源,依托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陕西实践,谋划部署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有效凝聚创新合力。

(二)着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精准研判全省重点产业发展科技需求,聚焦产业链提升,动态更新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对接融合图谱,构建集教育、科技、人才、金融、服务一体化的科技支撑力量。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立大企业承载的技术成果转化孵化器,完善校招共用人才机制,打通创新链融合产业链,围绕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持续部署增材制造、氢能及储能、医工交叉等重点专项,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及园区,以产业聚集、政策聚力、要素聚合、项目聚焦为抓手,采取多方共建、平台共用、人才共招、成果共享等模式,高质高效建设省级秦创原未来(新兴、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实施科技人才攀登计划,加大秦创原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推进“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

(三)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研究制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措施,用好用足项目补助、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保费补贴等利好政策,探索科技创新再贷款、金融资本参与科技计划等有效机制,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鼓励有条件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组建联合科研团队,牵头承担或参与科技攻关任务。围绕创新链配置人才链,发挥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等重要创新链主体作用,实施人才专项,引进战略科学家、高精尖缺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提升引才精准度和创新链适配度,融合贯通资金链与人才链。创新重大项目组织方式,委托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组建高能级研发中心,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同企业主体作用充分有机结合。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完善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条,稳定、精准支持一批有上市潜力的科技企业,推动优秀企业持续登陆科创板等资本市场。

(四)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一要倡导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引导全社会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加强基础条件建设,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加大宣传表彰,激发科学家热情,鼓励科学家更加专心投入到科技创新的事业中,树立起尊重科学家的社会风尚。二要鼓励创新、培育创新文化,鼓励广大科研人员敢于挑战权威、突破传统、勇攀高峰。深化科技评价体制改革,加大对多元化科技创新项目投入力度,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保障,推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三要完善政策法规,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和应用。提高科技教育水平,着力培养更多创新后备人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先进科技理念和技术交流传播,为科技创新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友情链接: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陕西科技控股集团
陕西省机械研究院
陕西华夏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政府网站
合作高校网站
科技业务网站
陕西机械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陕公网安备 61110402000135号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丰信路1438号-陕西省机械研究院科研大楼312室  邮编:712000
电话:029-81631519 029-81632329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万企微信 IDC主机测评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MSDN系统 TOP图标库 六百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