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林市工信局立足榆林市产业发展实际,紧盯企业人才需求,强化人才建、管、育、用机制,创新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共育等新模式,有效缓解人才短缺与产业快速发展的矛盾,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强化包联帮扶 及时解决企业人才需求
通过全面开展“千人帮千企”、停产半停产企业驻企帮扶、民营企业“三进一带”等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工业企业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从2014年开始,采取“企业择人、政府买单”方式,累计选聘3850名优秀高校毕业大学生到全市600多家民企工作,截至目前,约有11%的大学生进入企业高级管理层,35%进入中级管理层,50%取得专业技术职称,成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此项工作获评2021年第五届全国人才工作优秀案例奖;组织民营企业赴榆神工业园区标杆企业交流学习人才培育引进经验,鼓励支持榆林职业经理人协会、陕西工商管理硕士(MBA)学院榆林工作站等承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育工作,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需要。
构筑创新平台 增强人才吸附能力
建成国家镁合金材料技术研究中心、镁合金建筑模板研发中心,陕西镁基新材料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筹划建设榆林镁合金研究院、羊绒毛产业研究院,全力构筑人才聚集平台。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全市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2.3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加快培育优质企业,出台榆林市龙头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认定管理办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人才吸附能力。积极申报中小企业人才服务基地建设项目,2023年榆林新东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人才服务基地。
强化人才培育 激发人才创新动力
实施民营企业专业人才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每年为民企培训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人才500名以上;开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组织工程系列评审工作,近三年累计评审认定初级职称387人、中级职称87人;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合力打造榆林民营企业家培训基地,进一步强化民营企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榆林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等资源,开展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壮大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