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1日《陕西日报》第01版
只有以制度创新解开束缚科技创新的“细绳子”,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以“三项改革”为科技体制改革“点火器”,陕西着力破解成果转化“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推动科教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
本报记者 侯燕妮 实习生 许丹娜 王紫薇
北京时间5月8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西班牙马德里发布晶硅电池转换效率新纪录与新一代光伏组件产品Hi-MO 9。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认证,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BC)光电转换效率达27.3%,再次刷新单结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在此之前,隆基绿能已先后16次打破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并成为晶硅单结电池、硅基叠层电池两大赛道的“双料冠军”。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依托企业科技创新,在太阳能光伏方面,陕西诞生了3个“世界第一”:晶硅太阳能转换效率屡创世界纪录,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硅片出货量居世界第一,加工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金刚石线出货量世界第一。
2023年,西咸新区以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37.1亿元。陕西不断完善产业布局、扩大省内配套,打造以关中为核心的光伏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以陕北为核心的光伏材料产业集聚区,力争到2025年,形成年产值3500亿元以上的硅基太阳能光伏产业创新集群。
只有以制度创新解开束缚科技创新的“细绳子”,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以“三项改革”为科技体制改革“点火器”,陕西着力破解成果转化“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推动科教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
城市地下空间如何管理?
“作为国内首个超宽带变频探地雷达,探测者ZC360可同时获取地下浅层和深层的多种数据。”西安中创云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员告诉记者。
意识到“科技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包敏教授团队一直努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022年底,中创云图落地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该公司打造的城市地下空间安全智能信息平台,通过三维建模将城市地下空间各方面综合数据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融合,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各类基础设施的智慧化管理运行。
通过“挖掘—落地—服务—展示—打榜”的全链条“三项改革”推进机制,西咸新区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底,西咸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是2020年的18.1倍、6.6倍、2.8倍。
科创企业潜力惊人。从“0”起步,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砺芯慧感和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氢易能源市场估值分别翻了30倍、120倍。
去年建成通车的咸阳渭河高新大桥连接南北两岸,将咸阳高新区至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路程由以往绕行12公里缩减至直线距离2公里。
一桥兴两岸。位于咸阳高新区的陕西国科镁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4N级高纯镁中试生产装置正在进行生产试验。
西安交大—咸阳瞪羚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引进西安交通大学单智伟教授团队国科镁业高纯镁合金、金属基纳米探针项目,并加速推进78项新材料中试专利包项目在咸阳落地转化。
“我们与国科镁业进行原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研究应用,促进陕西原镁产业技术升级,推动国内镁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单智伟说。
为放大秦创原总窗口效能,以科转项目为纽带,“西安研发、地市转化”的模式逐渐成熟。目前,秦创原总窗口与商洛、宝鸡、咸阳等6市建立“双向飞地”,与各市县共建协同创新基地25个;各市(区)吸纳西安地区科技成果957项、落地企业646家,有力牵引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支撑形成“一总多区”的发展格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企业的创新能力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秦创原总窗口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建设科技强省贡献力量。”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杨仁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