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陕西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副局长 胡清升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牢牢把握“五个新突破”主攻方向和“四个着力”重要要求,深入推进“三个年”活动,全力推动高质量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持续加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促增收各项工作,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动能加速蓄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持续向好。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济稳定恢复,生产供给复苏向好。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在上年同期全国第6位的高增速基础上实现了稳定增长。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较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秋粮丰收在望,蔬菜、水果、肉禽等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工业生产企稳回升,能源工业在高基数基础上持续稳定增长,非能工业当月降幅开始收窄。服务业领域持续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批发和零售业增长3.9%,消费活力不断释放;营利性服务业增长7.1%。
二是结构持续优化,重点领域转型加快。从产业结构看,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持续发力,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占比提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7.1%,较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8.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7%。从投资结构看,工业投资占比持续提升,高技术领域投资增势较好,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投资增长较快,高耗能行业投资下降,投资结构向绿色转型。从消费结构看,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收入增长对消费形成了有力支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13.0%,汽车消费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持续保持高增长,升级类消费潜力释放。从外贸结构看,前三季度,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8%,对中亚五国增长205.2%,中国——中亚峰会成果稳步落地;中欧班列(西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
三是新动能加速累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创新驱动见势成效。全省上下聚力推动秦创原和西安“双中心”建设,着力建好人才、资本、科技三个“大市场”,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今年以来,评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6441家,入库科技型中小型企业17254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5.3%。经营主体明显增多。前三季度,全省新登记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0%以上。截至9月底,全省“五上”企业达到31136家,较上年末净增1037家。财政金融保障有力。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6%,其中民生支出占78.7%。9月末,全省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4%,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民营企业贷款等领域增长较快,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全省经济总体延续了恢复态势,虽然经济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回落,但这是在经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爬坡迈坎时必经的一个过程,我省经济底盘稳、韧性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有利于经济回升恢复的积极因素正在持续累积。下阶段,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四季度关键期全力冲刺,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全力以赴稳增长、扩投资、促消费,尽最大努力争取经济发展的最好成果。
工业篇
今年以来,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市场需求收缩、企业运行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全省工业运行持续承压。这背后,既有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佳、持续增长乏力的原因,也受到去年同期增长8.7%、增速居全国第6位的高基数影响。面对增长压力,我省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工业稳增长政策,加强助企纾困和奖励扶持力度,大力推动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支撑工业企稳回升。目前来看,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全省工业发展保持了底盘稳、韧性强、潜力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
一是能源工业生产稳定,有力支撑工业增长。前三季度,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有力支撑全省工业增长。能源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3%,天然气产量增长7.6%,发电量增长6.0%。
二是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前三季度,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高于规上工业增速5.3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6.9%,汽车制造业增长29.1%,自年初以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是新产业不断成长,新动能发展优势持续巩固。前三季度,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20.1%,新产业持续发展壮大。高科技产品生产加快,汽车产量增长35.8%,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42.1%,SUV增长45.8%;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129%,集成电路圆片增长19.3%,变压器增长12.5%。
四是当月降幅逐月收窄,运行环境呈现积极变化。7月、8月、9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9%、-2.7%、-2%,降幅呈逐月收窄之势,可以看出整个工业运行态势在不断恢复。9月,陕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9%,降幅较上月收窄1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月收窄,表明经济主体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在回升;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重返扩张区间,市场需求逐步回暖。
可以看到,我省工业门类齐全、能源优势突出、制造业基础雄厚、新产业发展较快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长期向好的高质量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工业运行态势正在逐步好转。下阶段,要加快建设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稳定能源工业生产,巩固新能源汽车、电子等行业增长势头,进一步强化惠企助企政策落实,加大产销对接和市场拓展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推动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发展。
投资篇
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7%,对于这个增速,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一方面,从国内外宏观形势看,受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地方债务管控趋紧、PPP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投资增速回落的趋势,我省也不例外;另一方面,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投资运行不仅要数量、更要质量,不仅看规模、更要看结构,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是优胜劣汰、去粗取精的过程,因此在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数据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是正常现象、也是普遍现象。
从投资的质量和结构上看,随着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深入实施,高质量项目加速推进,我省工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新基建、民生领域投资等反映高质量发展的指标稳定向好,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具体表现在:
一是工业投资占比持续提升。前三季度全省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27.3%,较上半年提升0.8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22.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投资增长24.4%。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是高技术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0.7%,高于投资增速9.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7%、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2.6%。此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6.9%,科技创新服务投入力度加大。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三星电子闪存芯片产品升级、阎良区航空供应链配套项目等大项目带动明显。
三是新基建投资、民生补短板投资增势强劲。前三季度,全省新基建投资同比增长32.6%,延续今年以来的两位数增长;其中融合类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同比增长43.7%。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50.2%,西延、西十、西康等高铁项目快速推进;社会工作投资增长50.6%,居民服务业增长59.8%。
总的来看,我省投资运行仍坚定不移地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目前是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的过程中出现了暂时性回落。下阶段,我们要持续深入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招引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重大项目,不断提升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消费篇
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点,是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积蓄发展动能的重要发力点。今年以来,随着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和若干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省居民消费信心不断提振,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消费规模稳定扩大。前三季度全省消费市场具体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住宿、餐饮等接触型消费持续回暖。随着线下消费场景不断拓展,居民服务消费需求逐步释放,接触型消费加速回暖。前三季度,全省住宿业增加值增长5.9%,其中限额以上客房收入增长23.8%;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4.2%,其中餐饮收入增长10.3%,延续了今年来两位数的较快增长。
二是升级类商品需求持续释放。前三季度,全省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表现亮眼,保持68.2%的高增长。此外,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额增长12.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智能手机增长2.2%,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
三是文化、旅游、会展等相关消费强劲复苏。前三季度,全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增长5.3%,高于GDP增速2.9个百分点。1-8月,规上服务业中,文化艺术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3.6%,游览景区管理业增长18.4%,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增长249.2%,会议、展览和相关服务业增长28.5%,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另外,文旅市场加速恢复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前三季度,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8.6%,高于GDP增速6.2个百分点。1-8月,铁路客运量同比增长1.2倍,航空旅客吞吐量增长接近1.8倍,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2%,人流物流活跃度提升,消费市场稳定增长的基础更加牢固。
下阶段,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长效机制,创新开展好各项促销活动,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积极鼓励文旅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培育沉浸式、体验式等消费新业态,借助“互联网+”赋能,不断激活消费潜力,全力推动消费市场继续回升向好。